時間:2023年03月29日
“停在這兒的集卡,都是在排隊等接單。”今年年初,上港張華浜碼頭門口的一位集卡司機這樣和我們說。
近期,華東各個港口空箱壓力巨大,已不是個別現象,致使外界開始擔憂“外貿訂單將下滑”等問題。
上海港、寧波舟山港的空箱堆存量,處于高居不下的水平;華南地區港口空箱壓港情況尤為嚴峻;上個月南沙港港區空箱水平就已比正常庫容多了兩倍;廣州港也在內部堆場方面進行優化、挖潛,提高堆存能力,但按照此趨勢,空箱壓力會變很大。
中國外貿真的不行了嗎?
實際上,這并非只是國內港口。海外港口,比如美國的洛杉磯港,空箱數量也居于高位。其它大碼頭像紐約港、休斯頓港也面臨同樣問題,碼頭正在增加擺放空箱的區域。不過,截至目前空箱數量高位的情況還沒有嚴重影響到還箱的運作。
那是什么原因呢?
01 外貿出口季節性波動
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3月2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對于空箱的問題,我們也在關注。這里面有前一個時期新集裝箱投放量過大、國內堆存成本較低、國外疫情緩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,也有季節性規律作用。簡單來說,就是出口旺季為全年的第四季度,而第一季度常為淡季。
原因很簡單,海外消費力主要在萬圣節、圣誕節等節假日集中的年底釋放。而在中國采購經理指數(新出口訂單)上,海外訂單則在年中達到峰值,這是由于訂單與商品出口存在時間差。
02 今年2月數據是否糟糕 要和歷史同期比
從金額來看,今年2月的出口金額僅低于去年同期(同比低于前一年經常出現),但高于往年。從相對一月的環比降幅來看,今年的降幅也低于近十年平均值。
再來說說集裝箱數據。
以上海港為例,集裝箱吞吐量確實有所下滑,相比去年7月峰值,2月下滑了15.08%。
但若與近十年2月同期情況相比,今年2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并未出現大幅縮減,僅比去年降低了4.04%,位列第二,比疫情前甚至高出27.99%。
并且,盡管集裝箱吞吐量不如去年同期,但上海港2月貨物吞吐量卻創近十年同期新高,相比去年2月增加了3.27%。
這表明近三年上海港繁忙程度未減。
03 絕大多數出口商品正逐漸復蘇
空箱回流也表明國際市場依舊看好中國下一階段的出口能力,港口處于蓄勢待發的狀態。在今年2月,這類商品的出口占比達到8.02%,是中國第三大出口商品。但同比增幅已連續6個月為負值,且下降幅度不斷增加。
絕大多數出口商品正逐漸復蘇,尤其是高技術產品。
例如車輛、航空器、船舶及運輸設備類商品,已逐漸從疫情的陰影中走出。數據顯示,從2020年年中起,該類商品的出口便保持同比的正向增長,出口總額波動升高。
其中,電動車展現出驚人的增勢。相比去年1、2月份,無論是純電動乘用車,還是混合動力乘用車,出口量都在攀升。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例,去年八月單月出口量超過10萬輛,此后同比增幅繼續上漲,均超過50%的漲幅,最高時達到127.8%。
此外,像是我國出口第一大類的機電產品,盡管2月同比增幅依舊為負值,但從趨勢上來看,降幅已在收窄,出口規模不斷恢復。
因此,中國外貿今年將走出一條怎樣的曲線,影響因素太多了!
04 總結
開年數據來看,外貿整體處于回升通道,部分商品(主要是非耐用品)出口總額相比歷史同期水平確實有所下降,但機電、汽車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增加,這將為外貿復蘇增添動力。
外需走弱、訂單下降目前來看仍是今年中國外貿面臨的挑戰之一。短期內外需走軟形勢可能難根本性扭轉,應重點關注其變化對經濟預期的影響。至于“產業鏈轉移”的擔憂,從目前來看大可不必。